贾桂云老师
大家学校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在一个学院任职,却担任着不同学院的教学任务;她总是默默无闻,却始终用一腔真情浇灌着自己的教学园地;她身为人师,却能给学生似家长般的关怀和温暖,她就是体育学院的
贾桂云
老师。
1982年,贾老师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体育系,之后被分配到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体育教研室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地耕耘在体育教学的第一线,至今已近三十载。采访过程中,贾老师一直强调:“老师的职责是教书和育人,老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言语中透露出贾老师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的那片真情。
在近三十年的从教生涯中,
贾
老师一直都秉持着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将一腔真情融贯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贾
老师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与年轻教师探讨,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思想、新的常识点、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动态,并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一直以来,
贾
老师都恪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就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必须拥有高尚的师德、端正的教学思想、积极的工作态度。她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当一名合格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大家那一辈人固执、踏实,属于自己份内的工作一定会尽力做好”,当谈到教学工作时,
贾
老师微笑着向笔者说道,但
贾
老师所做的却远远不止那些份内工作。对于一位拥有多年教龄的教师来说,
贾
老师并不满足于她现有的水平,2006年她开始攻读北京师范大学的在职硕士研究生,并于2009年获得硕士学位,进一步提升了她的个人素养,也使她的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贾
老师授课的主要内容是排球,但是她并没有停留在排球这个领域止步不前,而是怀着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运动氛围、创造更多的体育项目的真情,积极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不断为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注入新鲜血液。2008年,
贾
老师在北京大学进修了拓展训练这门课程,并将这一新兴的体育项目引入我校。经过给学校各社团及国防生近一年的培训,
贾
老师发现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反响非常好,所以,2009年她与体育学院的另外两位老师一起开设了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这门课程。于是,在教授排球之外,
贾
老师又开始承担了教授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的教学任务。但是,课程开设之初却遇到了难题。因为是首创,所以教授这门课程没有经验可循,
贾
老师与另外两位老师只能一步一步向前摸索着进行教学,避免少走弯路。另外,器材设备也十分有限,
贾
老师与另外两位老师去西校区上课时,只能用自家车把器材设备运过去,下课之后再自己拉回来。再者,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初次接触这门课程,感到陌生是必然的,这又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虽然面临着诸多难题,但是
贾
老师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不断与另外两位老师探讨、实践,积极寻找教授这门新课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坚持将这门课程开设下去。
贾
老师说:“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是一种启发和锻炼人的思维能力的活动,在当今社会,创造性思维是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在每个人的工作岗位上都会有广泛的用武之地。”所以,在上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课时,
贾
老师简单先容过每个活动的细节之后,就把充裕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用各自的想法来分别完成不同的活动任务,然后再向全班同学先容这项活动应从哪里入手思考,整个活动过程应怎样体现团队的合作及团队合作的力量,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挖掘自己的思维潜能,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的凝聚力,体验一个人在团队中你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今,
通过贾
老师和同事们的努力,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这门课程已经在各院学生中普遍开设起来,并且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喜爱和一致好评。
贾
老师一直都在努力树立这样一个形象,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我首先做到一切言语行为都要规范,这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
贾
老师说明道。为了确保自己所教授的动作准确到位,
贾
老师总是在业余时间观看一些影像资料,仔细揣摩影像资料中的动作,然后再反复实践操作过程、熟悉,直至达到满意。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贾
老师能当堂课解答的一定会详细解答,一时不知如何解答的就在课下查阅资料或请教
别的
老师,从来不会推托或将学生的问题抛至脑后。
贾
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考虑、尽心尽力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在这些教学过程中的细枝末节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也算是她对自己的座右铭———“当一名合格的老师”的兑现吧!而对于这些,
贾
老师只是淡淡地说:“上好每一节课对自己是一种安慰,心里很踏实。”
贾
老师一直都坚信:“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育学生的最佳途径。”而她对这一理念的践行,则是通过一切都基于对学生的考虑和一切以利于学生发展为准则这两种方式。2000年,
贾
老师开始承担我校田径队投掷组教练的工作,在至今的十余年时间里,她与投掷组的全体运动员同甘共苦,刻苦训练,努力拼搏,出色地完成了各届大小赛事任务。在这十余年时间里,我校投掷队在河北省第十一届至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共取得冠军十余人次,但其间的艰苦和辛酸只有作为教练的
贾
老师和她身边的其他教练以及亲身经历的队员们才清楚。在备战2004年的第十三届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时,全体教练员和运动员在
2004
年正月初七
那天就返回学校开始了集训。那年天气非常冰冷,大雪不停地下,运动们都在雪地里进行着体能训练,训练条件非常艰苦,再加上返校训练的时间过早,运动员们的情绪大都有些低落,所以,当
时贾
老师一方面要带领他们刻苦训练,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为他们鼓劲加油。那时真是考验教练员能力、耐性甚至德行的时刻!在大冬天里,投掷队的运动员们要把冰冷的铅球放在脖子上进行训练,
贾
老师每每看到他们训练时的场景,都会感到十分心疼。于是,她不顾自己训练的辛苦,利用中午和晚上等空闲时间,加班加点,亲手为每一位队员们都织了一个脖套,使他们在训练时不再那么艰苦。另外,考虑到运动员们训练要消耗大量的体能,而食堂的饭菜又难以满足大强度训练的需要,所以
贾
老师就时常准备满桌可口的饭菜,把队员们带到家里饱餐一顿,以补充营养,增强体能。
贾
老师的这一做法不仅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撑,也使运动员们备受感动,他们与
贾
老师的关系更加融洽,训练起来也更加努力。经过冬、春两季的刻苦训练,在那一年的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上,投掷组五名运动员取得了三金一银一铜的骄人成绩,
贾
老师的真情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通过这次大运会,她本人也被学校授予了“优秀教练员”的称号。
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
贾
老师以真情育人的理念也贯穿其始末。面对每一届大一新生,
贾
老师为了让他们不再因为刚刚步入大学校园而放松学习,就讲述一些为学与人生的大道理,督促他们抓好学习。在每一学期的第一堂课上,她也会告诫大家收收心,尽快转变心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在教学之余,
贾
老师还经常与学生交流,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适时结合个人经历向他们讲述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和道理,以使他们少走弯路。她将“师德”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同学们也把她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多年来的真情付出,换来同学们的普遍认可。在教务处学生网上评课的留言中,
贾
老师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在体育学院评课中她的课程也被评为A。“在学校教务系统学生网上评课和留言中,学生还是很认可我的”,
贾
老师非常欣慰地告诉笔者。
采访结束前,
贾
老师谦虚地对笔者强调:“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做好本职工作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就是
贾
老师,一位没有太多光环笼罩,却始终以真情描绘教学画卷的教师,她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甘露般的常识,还有一丝丝温暖、一阵阵感动。
(编辑 艾冬梅)